外匯市場是什麼?

foreign exchange
Spread the love

最後更新: 2024-09-04

What is Foreign Exchange?

全球化的時代裡,我們每天都直接或間接需要跟外匯市場打交道,在旅行時、網路購物時還是公司行號執行國際交易的時候,匯率都相當的重要,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很大。

匯率與外幣

要了解是「外匯市場」什麼首先要了解 匯率外幣

外幣:(foreign currency) 是一種資產類別,可以將某一國貨幣單位兌換成他國貨幣單位的比率的價值,或者使用他國貨幣所提出的付款要求。

匯率:(exchange rate,foreign-exchange rate,forex rate,FX rate,或Agio)在經濟學上被定義為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例。

匯率亦是各個國家為了達到其經濟目的金融工具之一,沒有匯率的話,就無法準確計算不同貨幣之間的價值對等關係,從而阻礙了跨境經濟活動的開展。

匯率可以是浮動的,也可以是固定的。

只要是貨幣就夠透過匯率自由交換,依照交換量的多寡,會影響隔天的匯率。

它能看出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像是:進口商品的成本、出口商品的競爭力、以及跨國資金流動的吸引力。

理論上所有國家,經過匯率轉換後的物價應該是一樣的,不同國家貨幣之間的相對價值,這是 ”購買力平價理論”。

但是,現實上這很難實現的,影響貨幣跟匯率的因素實在是太多,在下面的影響因素的部分會加以介紹說明。

歷史背景

匯率的概念是隨著國家對國家的貿易歷史發展而成的。

在古代,貴金屬 ( 黃金和白銀 ) 被廣泛用於貨幣使用,隨著時間的推移,紙幣開始取代貴金屬,各國政府就開始制定政策來管理自己國家的貨幣價值。

在金本位制的時代(約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國際匯率基本上依據各國貨幣的含金量為主,匯率波動較小。

現今的匯率制度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二戰後,布列敦森林制度建立了一個新的固定匯率制度,美國是當時西方最強的國家,因此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加入以美元作為國際貨幣中心的貨幣制度,而美元則與黃金掛鉤。

這個體系彌補了黃金的不足,提高了全球的購買力,促進了跨國貿易和投資,結束了戰爭前混亂的國際金融秩序。

到了60年代末期的時候,當時赤字的擴大再加上匯率的浮動越來越明顯,所以固定匯率有開始鬆動。

由於美國長期的貿易逆差,黃金大量外流,對於美元的清償能力心構成矛盾,導致布列敦森林制度在1970年代初期的崩潰。

到了21世紀,主要經濟體轉向浮動匯率制度,匯率由市場供求決定基礎上自由波動,因此變得更加靈活和多變。

影響外幣跟匯率的因素是什麼?

要了解兩個貨幣之間會影響相對強弱趨勢的因素包括:

因素說明影響方式案例
政府政策政府或中央銀行制定的經濟政策,對外匯走勢態度會有直接且明顯的影響。主要任務就是維持該國貨幣和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而中央銀行宣布利率的升降變化都會導致該國貨幣需求的增加或是減少。
美國央行宣布利率調升,代表持有該國貨幣的利息收益將會增加,進而推升投資人對於該國貨幣的需求,使得該國貨幣升值。
供需機制市場上貨幣供需關係。貨幣供需的變動會直接影響其價值。如果多數投資者購買歐元,其價值相對於其他貨幣可能上升。
新聞媒體媒體報導和世界新聞。媒體可能影響投資者的情緒和預期,間接影響匯率。當媒體報導某國家的經濟正在起飛,吸引投資人買進該國家的貨幣,造成需求量大增,因此貨幣價格提高。
通貨膨脹價格水平的總體上升。高通膨通常導致貨幣貶值並影響中央銀行的利率政策。阿根廷的惡性通膨通膨率導致物價飆升,會造成貨幣的貶值。

因為全球每天的貨幣價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會隨著國際情勢,經濟環境的變化去升值或貶值,而這樣就產生的外匯市場。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衝突,政黨輪替,國內動亂,還有戰爭,都會反映在外匯市場上。

通常,如果當國家政府越是動盪不安,該國的貨幣就會朝向貶值去發展。

全球的外匯市場

外匯交易就是買入一個國家的貨幣,同時又賣出另一個國家的貨幣的過程。

而外匯市場是全球最忙碌的金融市場,全球所有貨幣都會在外匯市場進行交易,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市場,規模大於股票跟債券市場。

主要的貿易中心是倫敦和紐約,不過東京、香港和新加坡也是重要的中心。

世界各地的銀行都參與其中,貨幣交易會全天連續進行;隨著亞洲交易時段結束,歐洲時段開始,然後是北美時段,然後回到亞洲時段。

因為外匯市場是24小時全時段交易,因此,有人會利用外匯市場賺匯差、利差。

例如:今日以較低的匯率進某一外幣,隔日等到較高的匯率出現時,再轉手賣出。

外匯貨幣一般是用3個字母來代表,目前流動性高的貨幣有:美元 (USD)、歐元(EUR)、英鎊(GBP)、日圓(JPY)、瑞士法郎(CHF)、加元(CAD)、澳幣(AUD) 等。

誰是外匯市場參與者?

外匯參與者在市場中各扮演著需求者和供給者的角色,他們通過與不同的參與者進行外匯交易,影響外匯市場的供求關係和價格形成。

  • 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市場上最重要的參與者,它們貢獻了外匯市場上交易的最大數量的資本, 外匯市場有80%以上的交易資金直接來自大型商業銀行。
  • 商業銀行主要為了滿足自己或客戶的資金需求而進行外匯交易,例如跨境支付、貿易融資、投資組合管理等。銀行也會為了獲取利潤而進行自營交易或投機交易,利用對外匯市場走勢和波動性的判斷來進行買賣操作。
  • 商業銀行或是交易公司在外匯市場中扮演是中間商、做市商 ,為市場去提供流動性的角色,它們通過報價系統或電子平台提供即期、遠期等各種類型的外匯交易服務,有些交易公司使用高頻交易演算法,通過雙向報價來形成市場價格和匯差。

  • 各國政府、央行:外匯市場有影響力的參與者,其任務是確保當國貨幣的穩定和維持外匯現金儲備。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買賣貨幣直接參與外匯市場,也可以通過調整利率或頒佈影響貨幣供應的法規間接參與外匯市場。

  • 非銀行金融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是指除了商業銀行以外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包括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租賃公司等。
  • 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外匯市場中主要為了進行投資或套期保值而進行外匯交易,例如:購買或出售外國證券、基金、債券等,有些也會利用衍生工具如期權、期貨等來對沖或增加收益或是營利。

  • 一般企業: 在多個國家或地區經營業務的公司,包括跨國生產、跨國銷售、跨國投資等。跨國公司在外匯市場中主要為了進行跨境貿易或投資而進行外匯交易,例如進出口商品或服務、設立海外分支機構或子公司、收取或支付海外利潤或股息等。

  • 個人:是指以個人身份或是參與外匯市場的投資者,包括旅遊者、留學生、移民、退休人士等。
  • 個人在外匯市場中主要為了進行個人的買賣或投資理財而進行外匯交易,例如:出國旅行所需的外幣、購買或出售外國證券、基金、債券等,或者利用衍生工具如期權、期貨等相關買賣貨幣等方式。

2 種在外匯市場中獲利方式

外匯交易商:個人投資者一般會使用:OANDA、IG Market。

這些外匯交易商都是資深品牌、有較完整監督機制與服務。

人們通常會相信某種貨幣,就會願意買賣持有。

因為有交換,這才有著賺取價差之空間,在外匯市場獲利有兩種方式:

1. 匯差

透過外匯匯率的匯差變動 (Exchange Rate Difference),以及買賣時間點不同,進而產生價差獲利。在匯率一買一賣之間的價差稱為「匯差」。

例如:假設台幣兌美金報 1 : 30,且投資人手上有 12,000 元台幣,並預期之後美元將升值、台幣將貶值,那麼就可以把手上的 1.2 萬元新台幣換成 400 美金。

而只要等到新台幣兌美元自 1 : 30 變為 1 : 32 時,再把 400 美金回新台幣,一來一往之間,則能賺進新台幣約 800 元

( 400 美金/ 1:32 匯率約等於新台幣 12,800 元,比原來持有的新台幣 12,000 元成本多增加 800 元。)

2. 利差

利差指的是,各國基準利率之間的差異。

在實務的外匯交易上,利差交易 (Carry Trade) 指的是貨幣利差交易,交易方式是借入一個低利率貨幣後,再將此資金轉換為高利率貨幣,即可賺取二個貨幣之間的利息差額。

例如:美國聯準會 (Fed) 與台灣央行基準利率之間的差異,即為兩國間基準利率之利差。

台債 1 年期殖利率為 1.40%、美債 1 年期殖利率為 2.03%,二國短期利率利差則為 0.63 個百分點。

當投資人借出台幣並換匯為美元後,存在美元定存、或是買進短期的 1 年期美債,那麼就可以賺到其中利差 0.63 個百分點。

在外匯市場裡,在這兩個方式獲得成功,時間也是需要考量。

匯差、利率跟時間這三個面向是綁在一起的,一種三角關係互相影響。

外匯市場交易的工具

外匯現貨

外匯現貨 ( FX spot )是最簡單的外匯市場類型,在現貨市場上,貨幣是「當場」買賣,代表交易立即或「當場」結算。

舉一個例子,當你到銀行更換外幣時,當下進行交易的匯率稱為即期匯率。買入價與賣出價,是指的是站在銀行的角度向你買進或賣出外幣。

  • 買入價:銀行向你買入外幣的價格,會比較低
  • 賣出價:銀行賣出外幣給你的價格,會比較高

外匯差價合約

一種利用差價合約 (Contract For Difference,CFD) ,可以讓投資人用少許資金即可參與市場,透過槓桿的方式,只要支付些許比例的保證金便能參與市場行情。

在預期標的資產價格上漲時,可以選擇持有多頭 CFD 部位,預期標的資產下跌時,則可持有空頭部位,利用匯差跟時間變動的方式獲利。

和銀行買賣外幣一樣不收手續費,交易商賺的同樣是買入價與賣出價之間的價差。

遠期外匯市場

遠期市場 (FX Forward 或 Currency Forwards) 處理未來日期發生的貨幣兌換合約,規避匯率風險之工具。

這些遠期契約規定了要兌換的貨幣數量、匯率以及未來的兌換日期,主要目的是對沖未來的貨幣風險。

例如:一家美國公司希望在六個月後以英鎊向英國供應商付款,可能會簽訂遠期合約,以指定的利率購買英鎊,以防止英鎊在此期間升值的可能性。

要留意的是遠期市場缺乏集中交易,由於只有兩方參與,流動性相對較差。此外,還存在交易對手風險—— 另一方的違約。

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

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 (Non-deliverable forward、NDF) 指的是一類直接遠期或期貨合約,雙方以約定的本金為基礎,與NDF匯率與現行即期匯率的差額相乘的金額進行交割。

它在外匯和商品市場等不同的市場上均有交易。

外匯交換

外匯交換 (Foreign Exchange Swap) 是一種同時買入及賣出在不同日期(通常為即期和遠期)交割的同等數額貨幣的交易形式。

期貨外匯市場

期貨外匯市場 (Currency future) 的基本功能方面與遠期市場相似— 處理未來發生的貨幣兌換的一種標準化之合約。

期貨合約是在集中交易以公開競價方式的,交易所保證了交易的完成。

買賣雙方決定價格後,承諾在特定某一日期,以約定價格交付特定數量。

期貨合約比遠期合約更具流動性。

外幣選擇權

購買外幣選擇權 (FX Option) 之買方在付出權利金後,可獲得在特定時間以前,要求選擇權賣方依履約匯率買入或賣出某意外匯之權利,又分為買入選擇權及賣出選擇權。

這些交易工具通常會被想要利用價格波動或防範貨幣市場潛在價格變動的投機和避險使用。

誰在控制外匯市場?

外匯市場比股票、債券市場來的更大更複雜,大大小小的參與者都有。

幾乎連通到了經濟的每一個角落,覆蓋到資本市場的任何一種參與者。

它在宏觀上驅動著全球每個國家的經濟,微觀層面又牽動著各個類型的市場參與者。

例如:央行調控經濟它調節外匯、華爾街造市商買賣來給市場提供流動性。

跟其他市場比較起來,大多數交易沒有統一或集中清算的市場,跨境監管也很少,因此信息會比較不透明。

由於貨幣市場的在其中交易不同的貨幣工具,這意味著不存在單一的匯率,而是存在多種不同的匯率(價格),具體取決於進行交易的銀行或做市商以及交易地點。

因為是場外市場 ( Over-the-Counte, OTC )的性質,所以,不存在單一的匯率,具體的匯率取決於其所交易的銀行、做市商和交易地點。

BK的觀點

外匯市場涵蓋全球的外幣買賣,是24小時交易。

你可以利用下班時間做交易、調整策略,是一個讓平常忙碌沒時間的人投資的好方式。

虛擬貨幣的市場概念,基本的交易工具也是跟外匯市場有相同之處。

除了兩者相同都是貨幣,他們有著一些類似的特性,像是24小時交易、去中心化。也許不久的未來,外匯市場也能夠應用在區塊鏈上。

外匯市場,每天都能碰觸到,但是一個實際上我覺得是個最複雜的市場。


Spread the lov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