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 2024-10-08
Factfulness: 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
我們身處在一個資訊隨手可得的世代,而人們經常會被負面新聞和悲觀情緒所籠罩,這種現象導致了大眾對世界的直覺認知偏向悲觀。
這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判斷,有時甚至會導致嚴重的決策錯誤。
書中一開始,作者就拋出13個「真確問題」來測驗讀者對世界了解多少,但大多數的人包含菁英人士對世界抱持錯誤的認識,得分還不如黑猩猩隨便選。
對於這個測試我還蠻有印象的,第一次作答的時候我連一半都沒有答對。
必須說我當下相當驚訝,我可以錯的如此多。
也因為這樣,這本書引起了更多我的興趣去閱讀它。
這是一本探討用統計學和理性思維來驗證直覺,去理解事物背後的本質和規律的書籍。
這本書讀起來還蠻有趣的,作者會用幽默風趣的方式去串聯起生活中種種令人錯覺的例證,來指出我們一些常見的直覺偏誤。
通過生動的例子包括對貧富差距、健康、教育等領域的誤解,鼓勵人們使用基於事實而非偏見,用更加客觀和真實的世界觀來看待我們周圍的生活。
關於作者
這本書是由漢斯·羅斯林 (Hans Rosling, 1948-2017) ,奧拉.羅斯林 (Ola Rosling)、安娜.羅朗德 (Anna Rosling Rönnlund),作者的兒子和媳婦一同寫作出來的。
在漢斯過世之前,通常是由他上台演講,所以這本書也是依照他的語調方式拓寫的。
漢斯是一位瑞典醫生、數據學家和公共衛生專家,以其對於全球衛生和發展數據的深入分析而聞名,也是Gapminder基金會的共同創辦人,該基金會旨在促進可持續的全球發展和改善人類福祉。
在漢斯年輕的時候在非洲行醫時發現了一種未知的癱瘓疾病的爆發,他花費了二十年在非洲的偏遠的農村地區研究這種疾病,並帶領十多個博士生,他的研究小組將這種新的疾病命名為konzo。
這種疾病發生在非洲受飢餓折磨的農村人口,在那裡人們主要的食物是甜木薯和苦木薯,苦木薯毒性高,如果沒煮熟會攝入了大量的氰化物,產生神經系統疾病,非洲的癱瘓疾病konzo就是這樣導致的,需要把這知識讓更多非洲人知道,終止這種病。
也因為這樣,作者長期研究認知偏差與風險理解,利用數據和事實來推翻公眾的錯誤假設,提高我們對於全球發展的正確認知。
Gapminder Foundation, CC BY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羅斯林於2016年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在真確這本書寫到一半的時候,並於2017年2月7日過世。最後這本書由他的兒子和媳婦完成。
這本書,作者舉出十個扭曲認知的直覺,看它們是如何造成我們誤解身處的世界:
1. 二分化直覺偏誤
人們往往對事情有兩極分化的偏見,認為世界上只存在「好」與「壞」,「對」與「錯」,這種二分化思維方式扭曲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實際情況我們通常是介於在中間的。
- 全球的貧困問題,很多人認為世界只有富國和窮國,但現實中大多數人生活在中間階層的中等收入地區。
- 有次作者與學生討論健康問題時,發現學生們總是把國家歸類為「西方發達國家」與「其他地方」,但這種對立觀念忽視了大量介於兩者之間的國家和地區。
2. 負面型直覺偏誤
人們的本能使我們對負面消息特別敏感,這導致我們對世界的看法過於悲觀。
- 大多數的人對世界的了解遠不足以反映真實狀況。他們經常會高估戰爭、犯罪和災難的頻率。
- 媒體報導尼日利亞的飢荒和戰亂,但當作者親自拜訪,當地農村卻展示了人們穩步進步的現實。
3. 直線型直覺偏誤
人們往往預設變化是線性的,而忽略了變化可能是非線性的或有階段性的。
- 世界人口增長的例子,許多人認為人口會無限增長,但實際上全球人口增長率已經開始放緩。
- 經濟增長、技術發展變化經常呈現相對複雜的模式。
4. 恐懼型直覺偏誤
人們天性會對某些威脅過度反應,尤其是恐懼驅動,而常常忽視日常生活中的慢性威脅。
- 作者舉出了關於恐怖襲擊的數據,指出恐怖襲擊雖然令人恐懼,但實際上對日常生活的危害有限。
- 比較了交通事故對人們生命的影響,這些時常的風險常常被人們忽視。
5. 失真型直覺偏誤
人們在沒有上下文的數據和事件中容易被誤導,忽略了背景資料的重要性。
- 如果你不想誤判某個事物的重要性,最重要的就是別看單獨的數字。
- 媒體對事件報導的片面性,往往使人們對事件的嚴重性產生誤解。
6. 概括型直覺偏誤
人們常常通過總結性的說法,僅根據少數例子就形成對某一群體或現象的概括,這種誤導會使我們對世界產生不準確的認識。人們也常常會把全局問題當成是個別小問題的總和,沒有看到它們之間的聯繫。
- 介紹了對某些國家和地區的刻板印象,如非洲國家被普遍視為貧困和混亂,忽視了其中的發展和進步。
- 通過全球教育程度的數據,指出很多人以為教育水平改善只發生在少數地區,而忽略了全球的進步改變。
7. 宿命型直覺偏誤
人們常認為某些問題是無法改變或不可避免的,從而被動接受現狀。
- 多數人無法看見或接受許多非洲國家方興未艾的進步,在他們腦海裡,非洲大陸永遠不會進步。
- 一位曾經的飢餓兒童,通過教育和技術支持,成為了一名成功的學者和社區領袖示範了改變的力量。
8. 單一觀點直覺偏誤
人們傾向用單一觀點來解釋複雜問題,這種視角可能導致誤解或錯誤的解決方案。
- 作者談到許多公司和政府機構常常依賴於單一的“最佳實踐”方式,而忽視了各地區的具體差異。
- 介紹了多元解決方案在公共衛生領域的必要性,表明僅一種方式無法應對所有挑戰。
9. 怪罪型直覺偏誤
人們傾向於將責任歸咎於個人或特定群體,而忽視了系統性和複合因素的作用。
- 描述移民問題的例子,人們總是責怪移民帶來的問題,而非考量政策失誤及經濟因素。
- 提到全球教育不平等,指責特定的教育體系或個人而不考慮背後更廣泛的社會和經濟結構。
10. 急迫型直覺偏誤
人們在面臨迫切問題或危機時傾向於立即行動,但這種急迫感可能導致錯誤的決策。
- 在環保議題很多人認為必須立即採取極端措施,而不去了解持續和有計畫的行動更為有效。
- 作者在多次緊急危機中,通過展示相關數據,説明如何在危機中保持冷靜和系統性反應。
BK 讀書心得筆記
“我們不缺乏資訊,可我們往往缺乏理解資訊的能力。”,這句話說明我們今日的世界。
書中強調我們要善用求真的習慣跟實際運用相關知識來建立更真實、更全面的看法。
作者依照個篇章內容舉出自身經歷的故事作為開頭,再分析解釋說明為何會造成思考誤偏的狀況,書中裡面還有更多的圖表跟數據能讓我們了解他們背後的思緒,建議大家可以閱讀這本不錯的好書。
這本書的文筆文清晰好讀,讀起來的其實壓力不大,也可以感受到作者想要分享要我們努力求真的習慣。
這本書,我覺得作者想告訴我們,抱持謙虛與好奇。
謙虛意謂著知道各種直覺是如何讓你難以正確的認識世界,務實面對自身知識的局限,樂於說出「我不知道」,發現事實時願意改變既有觀點,不需要非得事事都懂。
好奇對新知保持開放態度,主動吸取新知,樂於接受不符原本世界觀的事實並設法了解。
有一天所有的人都能發覺基於事實的世界觀,其實世界是越來越好的,即使進步緩慢,但是還是在進步。
不要被太多的負面訊息帶著走,我們應該更樂觀地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