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 2024-08-19
文章總覽
Credit Rating Agencies – Standard & Poor’s, Moody’s, and Fitch Ratings
信用評等機構 (Credit Rating Agencies) 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金融市場裡面, 是投資者在決定投資債券或任何其他類型的金融資產時的決策工具。
但是,你知道什麼是信用評等機構嗎? 他們為什麼會出現? 以及他們是如何影響我們的金融生活的? 本文將介紹三大信用評等機構 – 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國際為例,介紹其知識、背景和歷史發展。
定義與功能
信用評等機構為公司、政府、非營利組織等的債務和金融產品提供信用評級,但不適用評估於個人消費者。
這些評級專門評估於對發行人財務狀況、償還債務能、業務前景、行業環境等因素,它們對各類債券發行人進行評級,從AAA級 (最高信用品質) 到D級 (違約)。
一家公司 (或機構) 的信用評級為投資者提供了簡單明了的風險指標,幫助他們評估不同債券的相對風險和回報。
信用評等有利於二級市場上的證券交易。它影響證券支付的利率,評級越高,利率就越低。
使用信用評級的主要原因是克服信息不對稱: 債券發行人(借款人)通常掌握著比投資者(貸款人)更多的信息,這個有助於彌合這一鴻溝,為投資者提供獨立的第三方意見,可以依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債券。
三大信用評等機構歷史介紹
信用評等是一個高度集中的行業,在全球範圍內「三大」信用評等機構控制著約95%的評等業務。
穆迪和標準普爾共同控制全球市場的 80%,惠譽評級控制 15%。
標準普爾 Standard & Poor’s, S&P
成立於1860年,最初是由Henry Varnum Poor創立的鐵路指南公司,1916年開始為債券評級,1924年將業務擴展到主權債務。
其最著名指數就是標準普爾500指數,涵蓋了美國市場中大部分的股票,是全球最大的信用評級機構。
官方網站: 標準普爾 Standard & Poor’s, S&P
- 提供廣泛的市場數據,包括對全球資本市場有影響的指數,評級系統被市場廣泛認可。
- 提供詳細的評級方法論,讓投資者能夠更好地理解評級過程。
穆迪 Moody’s
穆迪:約翰 (John Moody) 於1900年創立了穆迪出版社,1909年,開始提供債券信用評等包括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等多個領域。
穆迪是歷史最悠久的評級機構。
官方網站: 穆迪 Moody’s
- 以公正性和透明度聞名,並在特定的國家和債券類型上提供與其他兩家不同的視角。
- 獨特的評級符號和全球化視野而著稱,它的評級符號如 Aaa、Baa 等已經成為行業內的標準。
- 覆蓋全球逾130個國家和地區,能夠提供跨境和跨行業的評估。
惠譽國際 Fitch Ratings
成立於1914年,兩年後開始提供信用評等服務。 惠譽國際以其公正、透明的評級方法,並獲得了金融市場的廣泛認可。
惠譽國際雖然規模略小,但其評級被認為更為謹慎保守。
官方網站: 惠譽 Fitch Ratings
- 惠譽則以其創新和靈活性而備受推崇,評估傳統的債務工具,還能夠評估新興的金融產品和結構。
- 提供量身定制的評級服務,滿足客戶的特殊需求。
信用評級的收入來源
主要收入來自於為債券發行人提供評級服務的費用。 一般而言,發行人需要為每一次新的債券發行支付一定的評級費用以及後續的評級服務費,費率通常按發行規模的一定比例計算。
根據統計數據,2021年三大評級機構的總收入分別為: 穆迪約53億美元、標普約88億美元、惠譽約28億美元;可見這是一個利潤豐厚的行業。
信用評級機構類別
信用評級機構大致可分為全球性、區域性和專業性三大類:
全球性: 擁有跨國界的分析與評級服務,針對國家和大型跨國公司的債務進行評級。
區域性: 專注於特定地區或國家的金融市場,例如: 日本的R&I和中國的大公國際。
專業性: 側重於特定行業,,如 A.M. Best 專門評級的保險公司。
不論是全球性還是區域性評級機構,都需要遵循國際認可的評級標準與原則。
P.S. : 由於中國中央政府的監管,三巨頭對國內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滲透被認為不如當地知名機構,即中誠信國際(CCXI)、聯合資信評估(聯合評級)、大公國際資信評估、鵬元資信評估。
運作方式
要獲得評級,債券發行人需要主動申請並支付相應費用。
在評級過程中,發行人需要向評級機構提供詳細的財務資料、業務狀況等資訊,接受現場盡職調查。
評級分析師將根據一套標準化的評級方法論,對發行人的償債能力做出綜合評估。
除了發行人主動申請外,評級機構也會對已發行在外的債券進行持續跟蹤評級,並根據發行人狀況變化適時調整評級。
此外,一些主權國家和大型企業也會主動尋求評級,以提高其在債券市場的知名度和融資能力。
評級方法論
每一家的評級方法論都有他們的獨到之處,因為方法論不斷創新和調整,去適應金融市場的發展變化和新型產品的出現,建議可以去官方網頁研究他們的方式。以下是它們一些共通之處:
- 採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式,考慮發行人的基本面,融入了量化模型和壓力測試等工具。
- 評級因素涵蓋範圍廣泛,包括財務、管理、行業、宏觀經濟等多個層面,力求做到全面評估。
- 按照發行人類型和產品類型有針對性地制定了不同的子方法論。
- 有透明度,均對外公開了評級邏輯和量化標準,接受市場監督。
主要架構對照表
名稱 | 評等定義 | 說明 |
---|---|---|
AAA | 信譽極好,幾乎無風險 | 表示企業信用程度高、資金實力雄厚,資產質量優良,各項指標先進,經濟效益明顯,清償支付能力強,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性極小。 |
AA | 信譽優良,大致上無風險 | 表示企業信用程度較高,企業資金實力較強,資產質量較好,各項指標先進,經營管理狀況良好,經濟效益穩定,有較強的清償與支付能力。 |
A | 信譽較好,具備支付能力,風險較小 | 表示企業信用程度良好,企業資金實力、資產質量一般,有一定實力,各項經濟指標處於中上等水平,經濟效益不夠穩定,清償與支付能力尚可,受外部經濟條件影響,償債能力產生波動,但無大的風險。 |
BBB | 信譽一般,基本具備支付能力,稍有風險 | 企業信用程度一般,企業資產和財務狀況一般,各項經濟指標處於中等水平,可能受到不確定因素影響,有一定風險。 |
BB | 信譽欠佳,支付能力不穩定,有一定的風險 | 企業信用程度較差,企業資產和財務狀況差,各項經濟指標處於較低水平,清償與支付能力不佳,容易受到不確定因素影響,有風險。該類企業具有較多不良信用紀錄,未來發展前景不明朗,含有投機性因素。 |
B | 信譽較差,近期內支付能力不穩定,有很大風險 | 企業的信用程度差,償債能力較弱,管理水平和財務水平偏低。雖然目前尚能償債,但無更多財務保障。而其一旦處於較為惡劣的經濟環境下,則有可能發生違約。 |
CCC | 信譽很差,償債能力不可靠,可能違約 | 企業信用很差,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很弱,對投資者而言投資安全保障較小,存在重大風險和不穩定性,償債能力低下。 |
CC | 信譽太差,償還能力差 | 企業信用極差,企業已處於虧損狀態,對投資者而言具有高度的投機性,償債能力極低。 |
C | 信譽極差,完全喪失支付能力 | 企業無信用,企業基本無力償還債務本息,虧損嚴重,接近破產,幾乎完全喪失償債能力。 |
D | 違約 | 企業破產,債務違約。 |
Reference from Wikipedia
使用信用評級的相關風險
信用評級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是債務發行人的還款能力和未來潛在的違約風險。
儘管信用評級被廣泛使用,投資者也需認識到其局限性和風險。
評級基於歷史和當前數據,對未來的預測能力有限。如果公司基本面或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評級可能跟不上形勢。
此外,評級機構與債券發行人的潛在利益衝突,也可能影響評級的客觀性。
市場參與者可能過分依賴評級機構的評級,而缺失自己的盡職調查。
多年來,三大評級機構在金融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引發了不少爭議。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它們因未能及時調降部分證券化產品的評級而飽受批評。
在參考信用評級時,投資者需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 定期複核: 公司信用狀況可能發生變化,評級也會相應調整。投資者應定期複核所持債券的信用評級,及時掌握風險變化。
- 評級展望: 除了評級本身,評級機構還會給出”正面”、”負面”或”穩定”的評級展望。展望能夠提供有關信用狀況未來變化趨勢的線索。
- 多家評級差異: 同一隻債券在不同評級機構的評級可能存在差異。投資者需權衡不同機構的評級意見,並結合自身分析做出判斷。
- 主體評級與債項評級: 主體評級反映發行人的整體信用狀況,而債項評級針對具體債券。兩者可能存在差異,投資者需要加以區分。
BK的觀點
信用評級機構在資本市場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美國政府監管機構也依賴評級機構;他們允許退休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只購買評級高於一定水平的證券。許多機構投資者如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都受到監管要求只能投資於特定評級以上的債券。
因此,信用評級直接影響了這些機構的投資範圍和策略。
個人投資者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不同評級的債券組合。
在使用信用評級時,需要審慎判斷並結合其他信息來源。不應僅僅依賴評級,而應深入了解發行人的基本面,並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同時也應關注評級機構的方法論變化,以及其他評級機構的觀點,從而獲得更全面的風險評估。
保持獨立思考,審慎使用評級,並時刻警惕潛在的風險。只有這樣,才能在金融市場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